春节饮食往往都是大鱼大肉,一桌菜,往往只有1到2个时蔬,“这是不够的”。新鲜蔬菜不仅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而且能够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蔬菜中的纤维素可解油腻、维持胃肠正常蠕动、预防便秘。
我们应该减少吃肉,而多吃蔬菜、水果。绿叶蔬菜、豆制品、菌菇类等食物都该吃一些。这些都是春节饮食保健所需要注意的。专家提醒说,春节饮食保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少油
节日期间摄入动物性食品多,本来就高脂、油腻,烹饪时更应该注意清淡、少油。由于高油高脂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发生。因此,烹调方法宜用蒸、煮、烫、炖、凉拌等,避免油炸食品。此外,汤类上桌前可去除漂浮在上层的浮油。
☆少糖
糖份摄入过多会导致代谢紊乱,转化成脂肪,导致肥胖、内分泌系统等疾病。除了烧菜时少放糖之外,餐桌上饮料的选择不必千篇一律的喝碳酸饮料或者果汁。专家建议,肥胖者包括肥胖儿童、高血脂、高血压、有心脏病史者,即使为了助兴也不要喝含糖饮料,可选择喝水或者茶类。
☆少盐
太多钠(在盐、酱油、味精、腌制品中)会使水分滞留在体内,引起水肿和血压上升。节日期间很多人都喜欢吃腌制食品,如香肠、腊肉、火腿,腌笃鲜等,还有不少人自己腌制咸鱼、咸肉等,但其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质亚硝酸盐类,盐份也很高,并不利于健康,应该尽量少吃。
☆少肉
节日聚餐,“肉”总是主角。按照膳食平衡宝塔,每人每天摄入的鱼、肉应该在200-300克左右,但现实中不少人都大大超标。不要只盯着一种肉吃,不妨将鱼、鸡、鸭、猪牛羊肉等搭配着吃;皮和肥肉要少吃。比如不少人喜欢老鸭汤、红烧蹄膀等,吃的时候要少碰皮、肥肉,动物性油脂摄入多对心血管不利。
☆少酒
饮酒要限量大家都知道,但究竟应该如何限量?一般用酒精度数计算,每人每日适宜的酒精摄入量在24克-30克。即如果喝50度的白酒1斤,就相当于喝了250克(500克×50%)酒精。因此喝50度的白酒不应该超过1两(50克)。一般喝啤酒应不超过350克,葡萄酒应不超过150克。这样的饮酒量还是安全的,当然,如果能不喝酒就更好了。另外,不要空腹喝酒。不妨调整下进食的先后顺序,就餐时可以先吃点羹类、点心类食物,然后再喝酒、吃菜,胃会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