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部位查询
  • 按科室查询
  • 按关键字查询
手足口病
健康家园 > 疾病查询 > 手足口病
  • 部位→ 上肢
  • 科室儿科,传染科
  • 病因→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详细]
  • 症状→ 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详细]
  • 检查→ 口腔溃疡可用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详细]
  • 并发症→ 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经过全面治疗痊[详细]
  • 简介
    手足口病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病因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症状
 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
  极少数重症患儿可出现精神不振,嗜睡、频吐、甚至抽搐,也有的患儿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心前区不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腹痛、手脚发凉等。如出现这些情况多提示病情较重,可能并发了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病症。
检查
口腔溃疡可用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

  1.血象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大多正常。

  2.病毒分离 采取病人的水泡液、唾液等以无菌处理后分别接种至:①豚鼠脚掌皮内,4~5天后在其足趾间出现水泡;②小鼠脑内及其乳鼠腹腔内而致死亡;③猪肾、小牛肾细胞培养中出现细胞病变者,则可认为分离到口蹄疫病毒,可进一步用特异性血清鉴定其型别。

  3.血清学试验 以补体试验结合最为敏感,起病后10~20天可获得阳性结果。
并发症
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经过全面治疗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其他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肌炎、脑炎或脑膜炎、肺炎、肺水肿、脊髓灰质炎样肢体瘫痪、过敏性紫癜等,多发生于发病后2~5 天,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致命。
鉴别
 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1~2天后在口腔粘膜、舌边、手指间、足趾端发生水疱,再1~2天水泡破溃,形成烂斑,继发感染成脓疱,然后结痂、脱落,一般不留瘢痕。病程1~`2周,大多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可并发心肌炎。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但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先在口腔粘腊出现疱疹,分布和颊粘膜、齿龈、舌边,并破溃成溃疡。随即在手指、足部、臀部、膝部出现丘疹,第二天只有少部分丘疹形成疱疹,如绿豆、赤小豆大,单个性不融合,内含透明液体,终不破溃,3~5天自行吸收收缩。全身症状轻,病程约一周,预后良好。


预防方法
1.加强小儿个人卫生,经常更换衣服,勤洗澡,保持小儿身体清爽干结;
2.对小儿生活环境要经常清洁消毒,对小儿能接触到的东西都要消毒处理,减少直接接触,特别是托儿所里的玩具;
3.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监督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公共场所传播;
4. 避免小儿皮肤创伤,有创伤的皮肤是人体最薄弱的部位。平时加强对小儿的监控,不要留长指甲,以免抓伤皮肤;
5.发现新病例,要申请及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6.出现小儿手足口病类似症状者要及时就医,不要贻误治疗时间。
 
治疗方法
轻者治疗: 1、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
  2、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3、口腔因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
  4、局部可以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头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5、可以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2等。
  6、若伴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该病一般1~2周可以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它也不是终身免疫,即以后还可以感染发病。
重者治疗: 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每次0.5-1.0g/kg,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必要时加用呋噻米。
  (2)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泼尼松龙1mg-2mg/kg•d;氢化可的松3mg-5mg/kg•d;地塞米松0.2mg-0.5mg/kg•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
  (3)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
  (4)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
  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 20 -30cmH2O,PEEP 4-8cmH2O,f 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适当给予镇静、镇痛。如有肺水肿、肺出血表现,应增加PEEP,不宜进行频繁吸痰等降低呼吸道压力的护理操作。
(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有条件者根据中心静脉压、心功能、有创动脉压监测调整液量)。
  (5)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尿管。
  (6)药物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酌情应用利尿药物治疗。
  (7)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8)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
  (9)抑制胃酸分泌:可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及抑酸剂等。
  (10)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3、恢复期治疗。
  (1)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
  (2)功能康复治疗
  (3)中西医结合治疗。

知名医院推荐
  • 北京协和医院
  • 北京协和医院
  • 北京协和医院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临床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临床医学研究所.......[详细]
  •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 ·深圳市人民医院
  • ·北京肿瘤医院
  • ·广州市胸科医院
  • ·广西区妇幼保健院
知名医生推荐
  • ·项坤三 [糖尿病]
  • ·陈灏珠 [高血压]
  • ·胡盛寿 [先天性心脏病]
  • ·邱贵兴 [颈椎病]
  • ·张为远 [宫外孕]
  • ·彭芝兰 [宫颈癌]
  • ·郭应禄 [膀胱炎]
  • ·孙颖浩 [前列腺癌]
  • ·张金哲 [小儿急性阑尾炎]
  • ·毛   萌 [婴幼儿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