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部位查询
  • 按科室查询
  • 按关键字查询
小儿厌食症
健康家园 > 疾病查询 > 小儿厌食症
  • 部位→ 全身
  • 科室消化内科,儿科,中西医结合科,营养科
  • 病因→ 1.全身性疾病的影响:许多急、慢性感染性[详细]
  • 症状→ 1.年龄特别是新生儿有明显食欲低下者,多[详细]
  • 检查→ 1.胃肠道出血时胃管内抽出咖啡样物质及粪[详细]
  • 并发症→ 本病长期得不到缓解,可并发小儿营养不良,[详细]
  • 简介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主要是3-6岁)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症状。它是一种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小儿厌食症又称消化功能紊乱(disorders of digestive function)在小儿时期很常见,主要的症状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这些症状不仅反映消化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
病因
1.全身性疾病的影响 :许多急、慢性感染性疾病都有厌食的表现,其中消化道疾病尤为明显  
2.药物影响 :许多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也可导致厌食。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也表现有厌食。
3.微量元素缺乏及某些内分泌素不足 :锌缺乏常表现有厌食,某些内分泌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也可表现厌食。
4.气候影响 如夏天炎热也是引起厌食的原因。
5.喂养不当 :这是当前最突出的原因,城市尤为明显。
6.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 仅指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一类厌食。发病因素与临床表现如下:
  (1)急性精神刺激(2)亚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 (3)错误教育的影响 (4)顽固性神经性厌食
 
症状
  1.年龄 特别是新生儿有明显食欲低下者,多为疾病所致,特别应注意败血症、结核病、佝偻病和各种营养缺乏症等。幼儿和年长儿要特别注意各种不良饮食习惯和情绪等神经精神因素的影响。

  2.家庭环境情况 家庭条件较好的子女,因过分溺爱,过分担忧小儿健康和营养,采取诱骗、打骂、多给零食等方法,企图让小儿多吃,结果常适得其反;一些父母对子女不够关心,影响小儿情绪和食欲。

  3.食欲减退的程度 轻度食欲不良可能是正常个体差异或零食过多等不良习惯所致,严重食欲减退或拒食常提示潜在疾病的存在。

  4.有无伴随症状 虽有轻度食欲不良,但小儿活泼、愉快、精神饱满无症状者,多为正常。伴有疲倦、精神萎靡、低热者,多系结核或其他感染。伴有腹疼和便血者应注意胃、十二指肠溃疡,寄生虫等。伴反应迟钝,皮肤粗糙,少汗和发育不良者,应注意甲状腺功能低下。伴多汗、肋骨串珠、方额、颅骨软化等骨骼改变系佝偻病。
检查
 1.胃肠道出血时胃管内抽出咖啡样物质及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血红蛋白水平降低;

  2.血清电解质、血糖、血气、血浆渗透压反映机体内环境是否平衡;

  3.腹胀者肝肾功能、血清心肌酶谱等监测观察全身各脏器功能损伤程度;

  4.纤维胃镜检查是早期确诊应激性溃疡的主要方法,选择性血管造影可见造影剂外溢成一团积聚在血管旁而久不消散,X线平片见腹腔内有游离气体时提示溃疡穿孔,超声图像可有胃壁增厚、粘膜皱襞肥大等。
 
并发症
 本病长期得不到缓解,可并发小儿营养不良,甚至引起发育障碍等。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相对比成人需要更多的各种营养素供给。如果各种营养素供给不足,不但会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使生长发育停滞,体内脏器萎缩,这样必然会影响小儿的正常免疫系统。如由于厌食导致的严重的蛋白质--热能不足营养不良患儿,可出现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血清抗体减少,因而容易发生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感染,且感染往往持续,迁延不愈,甚至危及生命。表现为反复感冒、发烧,或反复咳嗽、不吃、不好动,体重不增,个儿不长。
鉴别
 1.习惯不良 除家庭环境和病史中有明确饮食习惯不良外,必须排除有关疾病因素。并注意纠正不良习惯,要循序渐进,正确诱导和鼓励。

  2.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的多发病,缺铁不仅导致贫血、代谢障碍、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和行为异常等,还可引起胃酸减少,胃、十二指肠炎,肠黏膜萎缩和吸收功能障碍等胃肠消化功能异常,影响小儿食欲,甚至生长发育。 
 3.钩虫病: 对钩虫流行区小儿有贫血、异食癖和精神食欲差者,应检查大便常规找钩虫卵,确诊后及时驱虫,并给铁剂。
预防方法
  首先要保持合理的膳食。建立良好的进食习惯。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孩子做出好榜样。事实表明,如果父母挑食或偏食,则孩子多半也是个厌食者。

  2.注意引导。当孩子不愿吃某种食物时,大人应当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引导他们品尝这种食物,既不无原则迁就,也不过分勉强。

  3.创造好的吃饭气氛。要使孩子在愉快心情下摄食。

  4.不要使用补药和补品去弥补孩子营养的不足,而要耐心讲解各种食品的味道及其营养价值。
治疗方法
 1.合理喂养:
 2.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3.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为全身疾病引起的厌食,原发病治愈后,食欲自然会增加。
 4.停用引起胃肠反应的抗生素及其他药物。
 5.纠正微量元素缺乏 若有缺锌,口服葡萄糖酸锌,每天1~1.5mg/kg,2次/d口服。
 6.助消化剂 口服胃酶合剂或干酵母片对增进食欲有一定作用。
 7.胃动力药 如多潘立酮(吗丁啉),能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促进胃蠕动,加快胃排空,能减轻腹胀、制止恶心、呕吐,对胃肠动力障碍引起的厌食有较好的作用。
  8.激素疗法: 一般不用,对严重顽固性厌食症可考虑应用:①泼尼松(强的松)。每天0.5mg/kg,3次/d口服。②小剂量胰岛素,用于顽固性厌食,胰岛素3~6U加于10%葡萄糖250~500ml静脉点滴(1U胰岛素至少给葡萄糖4g),均能增加食欲。
9.神经性厌食治疗: 首先要消除引起患儿不宁的各种精神刺激因素。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使患儿产生良好的情绪。用针灸配合语言暗示有较好的作用。
知名医院推荐
  • 北京协和医院
  • 北京协和医院
  • 北京协和医院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临床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临床医学研究所.......[详细]
  •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 ·深圳市人民医院
  • ·北京肿瘤医院
  • ·广州市胸科医院
  • ·广西区妇幼保健院
知名医生推荐
  • ·项坤三 [糖尿病]
  • ·陈灏珠 [高血压]
  • ·胡盛寿 [先天性心脏病]
  • ·邱贵兴 [颈椎病]
  • ·张为远 [宫外孕]
  • ·彭芝兰 [宫颈癌]
  • ·郭应禄 [膀胱炎]
  • ·孙颖浩 [前列腺癌]
  • ·张金哲 [小儿急性阑尾炎]
  • ·毛   萌 [婴幼儿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