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位→ 全身
- 科室→ 内分泌科,中西医结合科
- 病因→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缺少或[详细]
- 症状→ 糖尿病典型症状可概括为“三多一少”部分病[详细]
- 检查→ (一)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二[详细]
- 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酸中毒.糖[详细]
- 简介
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基本生化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大多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 但也可发生于中老年(比较少见) 患者起病时症状明显 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 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型糖尿病:多发生于成年(尤其是40岁以后) 起病时症状不明显 病程较长 且经过复杂 在病重或应激条件下也可发生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 但随着病情进展 胰岛B细胞功能渐进性衰竭或伴有急慢性并发症时也需用胰岛素治疗 一般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遗传倾向:如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人有糖尿病病史;
②环境因素 主要与生活方式相关;
③肥胖 高热量饮食;
④体力活动减少;
⑤应激性刺激
病因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缺少或由于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增多而造成的胰岛素相对不足 或由于胰岛素抵抗 从而导致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糖 蛋白质 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病症 随着病程延长 可导致眼 神经 血管 肾脏等组织器官的并发症 是严重危害人体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症状
糖尿病典型症状可概括为“三多一少” 部分病人还有低血糖反应;如乏力 多汗 心慌 手抖 饥饿等 糖尿病病人易发生皮肤疖肿以及其它感染
(一)典型症状:“三多一少” 即多尿 多饮 多食和体重减轻
多尿 血糖高 引起渗透性利尿作用 每日尿量可达 升以上 由于排尿功能增加 肾囊可能膨胀出现 腰痛 尿糖刺可引起外阴搔痒 男性可有阴茎头炎 发生尿痛
多饮 多尿引起脱水 致口渴思饮
多食 大量糖自尿排出 引起能量丧失 要多食以补偿
体重减轻 能量的丧失 引起体重减轻
检查
(一)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二)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世界卫生组织 年):空腹血糖≥7.0mmol/L 随机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后≥11.1mmol/L为糖尿病 在7.8 ~≥11.1mmol/L之间为糖耐量异常
(三)糖化血红蛋白(每三个月查一次 反应血糖的平均水平)及果糖胺为糖尿病患者近期病情监测指标
(四)血浆胰岛素和C-肽水平测定有助于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指导治疗
(五)其他相关的检查:尿酮 尿常规 BUN 血肌酐 CO -CP 血离子测定 血脂分析 尿微量蛋白测定 心电 X线 腹部B超 肌电图 眼底检查 胰岛素释放试验
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脑病等。
反应性低血糖 早期的 型糖尿病 尤其是肥胖型 由于胰岛素分泌延迟 而和血糖高峰不一致 常可在餐前发生反应性低血糖:心悸 出汗 饥饿 乏力等 为糖尿病早期症状
视力障碍 血糖明显增高时 可引起晶状体改变 使屈光不正 而出现视物模糊 眼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血糖正常后视力可恢复
皮肤瘙痒 突发水疱 皮肤破口后不易愈合 色素沉着
神经病变和各种感染 如下肢麻木 烧灼痛;视力进行性减退;通常病人还易发生皮肤疖肿以及其感染
鉴别
预防方法
治疗方法
遵循糖尿病的治疗现在主张有五架马车:饮食 运动 降糖药物 血糖监测 糖尿病教育 这五架马车并驾齐驱 同等重要
(一)糖尿病教育:使糖尿病病人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 学会自我管理 并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让病人及家属理解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 使病人对本病有正确的认识 让他们了解其危害程度 介绍治疗基础知识 尤其是关于长期坚持饮食治疗的意义 目的 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使病人能领会精神而自觉灵活掌握 只有将防治本病的知识交给病人 才能使病人自觉控制饮食和各种药物治疗方案 为其制定饮食 运动计划 教会病人测定血糖。
(二)饮食治疗:这是各种类型糖尿的基本治疗方法 包括总热量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脂肪需要量及其比例 以及脂肪的种类 食谱计算及进食时间等 另外 应避免精神紧张及精神刺激 预防感染
(三)降糖药物治疗:胰岛素及各种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一) 1型糖尿病 不论病情轻重 有无急性和慢性并发症 均需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 不可突然停止 即使在“蜜月期” 也要小剂量胰岛素维持
(二) 2型糖尿病在以下几种情况时也需用胰岛素治疗:
(1)经合理的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治疗 血糖控制仍未达标者
(2)口服降糖药失效者
(3)难以分型的消瘦患者
(4)并发急性代谢紊乱 包括酮症酸中毒 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乳酸性酸中毒者
(5)合并感染 消耗性疾病 严重肝肾病变 视网膜病变 急性心肌梗死 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或严重的慢性并发症者
(6)妊娠 分娩 严重外伤和大中型手术的围手术期
(7)初诊的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10.0mmol/L 餐后2小时>13mmol/L 糖化血红蛋白>9% 可以尽早胰岛素强化治疗 以恢复部分胰岛功能
口服降血糖药目前有四大类:即磺脲类 双胍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及胰岛素增敏剂.
磺脲类主要是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以发挥降血糖的作用 最早使用的这类药物是甲苯磺丁脲——为第一代磺脲类 它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时间短;第二代有优降糖 其降血糖作用虽然强 但容易发生低血糖;以后还相继发现了达美康 美吡达 克糖利 糖适平等 后两者的降血糖作用都比甲苯磺丁脲强 口服后90%由肾脏排出 而糖适平95%通过肝脏经胆道从粪便排出 仅5%从尿排出 故此类药有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双胍类主要是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这类药包括苯乙双胍(降糖灵)和二甲双胍 但可引起食欲减退 恶心 腹胀 剂量大还可引起乳酸酸中毒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目前应用广泛的降糖药 有拜糖平 它主要抑制小肠内淀粉酶 麦芽糖酶 使食物在小肠内消化和葡萄糖的吸收减缓 从而起到降血糖作用
胰岛素增敏剂主要是增加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