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家园 > 母婴> 亲子教育 > 亲子日记 >正文

如何纠正小孩吮吸手指头的毛病

2011/5/23  来源: 健康家园 【字号 】【评论】【打印】【关闭

宝宝吮吸手指头是在一种原始的条件反射,从他出生开始,他就会“吮吸”这种活动,当他的嘴唇接触到任何物体,都会不自觉的去吮吸。而当他的嘴唇碰到了妈妈乳房,这种吮吸真正派上用场了,他不但获得乳汁解除了饥饿,而且在妈妈怀里获得了愉快和爱护。所以,当宝宝吮吸乳头仍不能满足愿望,就会通过吮吸手指头来弥补。所以孩子在1—2岁的时候,吮指是十分常见的,2—3岁的时候还时常会把手指头放到嘴里去,但3岁以后这种现象就会逐渐减少。如果孩子到了5-6岁还成天吮吸手指,那会对孩子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会使手指头变形或者牙咬合不齐。甚至到了很大的时候有的还不能改掉吮指头的毛病,这将给孩子带来许多疾病,因为病从口入,哪用什么方法可以改掉孩子吮指癖哪?


  “吮指癖”从何而来?

  好药网健康家园儿科教授指出,多数婴儿是从3个月开始吸吮手指,到6个月添加辅食后表现明显,伴随出牙将逐渐形成高峰。在这个过程中,吸吮手指既是习惯使然,同时也有缓解出牙不适的效果,但更多的是消除不安、烦躁、紧张的情绪,具有镇静作用。

  据国外研究发现,在这个时期若强制性地让宝宝停止吃手,会使得宝宝产生逆反心理,长大后更易形成具攻击力的性格。因此,2岁以前的宝宝有吃手的行为,家长不必过于焦虑,更不能粗暴对待。 “不过,对小孩吃手伴随有吃纸、抓墙、食欲差、头发黄、个子矮的现象,家长不要轻视,最好带孩子做一个微量元素检测,看看是否缺锌。”好药网健康家园医师说,1-3岁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缺锌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应该及时干预。此外,3岁后的孩子和外界的接触更多,因吮手指导致寄生虫病比较常见,这也是家长要考虑的因素。

 1、教育引导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吮指癖”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于力认为,如果没有什么异常的症状,应该以教育引导为首要方式,并注意经常帮孩子洗手,以防细菌入侵引起胃肠道感染。 “第一步是父母自我检查,有没有给予孩子一定的关怀和体贴,让孩子获得爱和安全感。”于力说,如果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父母之间的感情不和谐,对孩子的管教过于紧张或粗暴,孩子在外面或在家受了委屈,所处的环境和面对的人很陌生等等,都会使小孩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从而强化吸吮手指的不良习惯。对此,父母要做的是多关心孩子,尽量减少孩子无聊、寂寞的时候,温和地引导他们理解吃手指的坏处,并鼓励他们坚持改正。恰当的表扬和足够的耐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孩子仍然不听,让医生告诉他们吃手的危害会更管用。
 

 2、转移注意力

  比起严厉指责、打骂,转移注意力是一种明智的做法。比如,多让孩子进行动手游戏,让他双手都不得闲,或者用其他的玩具吸引他,还可以多带孩子出去游玩,让他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获得知识,增长见识,逐渐忘记原来的坏习惯。对于小婴儿,还可以做个小布手套,或者用纱布缠住手指,直接防止他吃手。但是,不主张给孩子手指上“涂味”,比如黄连水、辣椒水等,以免影响孩子的胃口,黄连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吃多了还可导致腹泻、呕吐。

  3、适当补锌

  当教育引导和转移注意力都不解决问题时,要看看孩子有没有微量元素缺乏。据介绍,一两岁的小孩吮手指、乱咬东西、磨牙很有可能是缺锌的表现,有些还合并缺铁、缺铜、缺钙。 “缺锌最典型的特点是‘异食癖’,小孩食欲不好,却喜欢吃不正常的东西,比如纸片、墙灰、泥土等。因为缺锌会影响小孩的生长发育,这类孩子往往看上去头发黄、不长高,发育比正常小孩要落后。”于力说,对1-3岁的孩子,建议家长给他们适当补锌。即使微量检测说没有缺锌,也可以少量补。正常情况下,隔天喝一包葡萄糖酸锌冲剂(可分次当水喝),连续喝1-2个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有利。家长若是觉得不放心,给孩子多吃海鲜产品也不错,但前提是食欲好,能吃东西。

吮指癖其实就是儿童经常有的毛病,家长不必大惊小怪,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再加上适当的补锌,定能让孩子改掉吮指头的毛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