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家园 > 健康用药> 药界新闻 > 药房动态 >正文

老百姓大药房 稳步快跑

2010/10/30  来源: 好药网健康家园 【字号 】【评论】【打印】【关闭

《中国药店》:在2008年募集到巨资后,老百姓大药房在2009年发力扩张,扩张及并购成绩单如何?2010年,是否会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

  谢子龙:在2009年初,我们成功开发了江苏公司,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江苏省开出近10家门店;成功并购湘潭海诚大药房32家门店,一举夺得在湘潭市场的领先地位;同时,2008年新开的门店销售同比翻番。

  2010年,我们计划新开门店120家,预计今年年底门店总量将达到520家,2010年的预计销售将比2009年成长30%以上。显然,2010年,我们选择的是稳健发展策略,因为医改的不明朗让行业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能让你的快速发展成为经营包袱。原来我们的各个子公司上报的新店计划总和是180多家,但经过董事会研究确定,最终压缩到了只有120家。

  在门店数量及规模上不冒进,而且我们也没有在盈利上过分要求。虽然我们的盈利处在不错的水平,但我们还是控制各个分公司的盈利水平,让他们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便保持区域的低价形象。

  《中国药店》:从2009年新开的100多家门店看,老百姓的新店不再是动辄上千平米的大卖场,很多是面积在两三百平米的中型店,还有100平米的小店,是否老百姓大药房在有意改变门店模式呢?

  谢子龙:这与我们的发展思路有关,这是我们做透市场的策略,如果要最大限度占据一个区域或者商圈的话,店型势必向小型化发展。第二个还是因为政策的不确定性,如果店太大了,费用和成本就会很高。

  《中国药店》:坦率地讲,老百姓收购方面并不算高效,全年只收购了一家企业,似乎进展不是很顺利?

  谢子龙:我们在并购方面没有很大斩获。其实我们拥有专门负责并购的并购部,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政策原因。比如,我们一直想在北京市场大有所为,但在北京拿下一个单体店都很难,因为有350米的距离限制,他们可以勉强生存也不愿意出售。在北京,我们谈过五六家连锁企业,但很难达成协议。另外,在其他地区,医保也是制约我们收购的重要因素,一个药店拥有医保资格也能溢价不少,他们也不愿意出售。

 

《中国药店》: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在不遗余力地挖掘单店的潜力,老百姓大药房对此有何举措呢?

  谢子龙:挖掘单店潜能是行业普遍在做的事情,因为经营成本和费用都在提升。我们在2010年的主要工作是以门店中心,要将老店整改完毕,也就是门店的VI项目和内部管理工作,这些门店的基础管理工作也是为了挖掘单店潜能。但我们的工作定位不是简单的基于形象和陈列的门店整改,而是利用整改机会借以提升几方面的水准,包括: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实行运营标准化、简约化、专业化;树立以顾客为中心,加强对门店人员的专业培训,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以商品为主轴,商品向多元化发展,自上而下地通力支持,从商品采购、品类管理到商品营销摸索出一条最适合“老百姓”的路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