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部位查询
  • 按科室查询
  • 按关键字查询
口腔溃疡
健康家园 > 疾病查询 > 口腔溃疡
  • 部位→ 口
  • 科室口腔科
  • 病因→ 虽然至今仍不能完全明确口腔溃疡的确切病因[详细]
  • 症状→ 口腔粘膜溃疡和糜烂虽然都是口腔粘膜疾病中[详细]
  • 检查→ 1.轻型口疮好发于口腔粘膜角化差的部位溃[详细]
  • 并发症→ 可并发口臭、慢性咽炎、便秘、头痛、头晕、[详细]
  • 简介
    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凹、周围充血。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等特点,好发于唇、颊、舌缘等。病因及致病机制仍不明确。诱因可能是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统性疾病、遗传、免疫及微生物在其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治疗主要以局部治疗为主,严重者需全身治疗。
病因
  虽然至今仍不能完全明确口腔溃疡的确切病因,但多数学者认为口腔溃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免疫、遗传和环境可能是口腔溃疡发病的“三联因素”,即遗传背景与适当的环境因素(包括精神神经体质、心理行为状态、生活工作和社会环境等)可引发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出现口腔溃疡特征性病损。也有人提出“二联因素”论,即外源性因素(病毒和细菌)和内源性诱导因素(激素的变化、精神心理因素、营养缺乏、系统性疾病及免疫功能紊乱)相互作用而致病。大多数医生认为,口腔溃疡与以下因素有关:
  1、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
   患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易发生口腔溃疡,主要是通过影响免疫系统而致病。口腔溃疡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肝炎等有关。研究表明:30%-48%的口腔溃疡患者有消化道疾病,如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情况。其中9%以上有消化道溃疡。
  2、内分泌变化
  有些女性患者往往在月经期发生,可能与体内雌激素量下降有关。有些女性每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就会出现口腔溃疡,用药治疗只能暂时缓解,下月行经时依然如故地出现,疼痛难忍,与此同时,还常伴有口干、心烦、易怒和大便干结等令人烦恼的症状。临床研究发现,月经期出现口腔溃疡主要是由于体内黄体酮水平增高而雌激素(孕酮等)的水平降低所致。
  3、精神因素
  有的患者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睡眠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发病,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4、遗传因素
   如父母双方均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其子女约有80— 90%患病,若双亲之一患此病时,其子女约有50—60%患病。
  5、其他因素
   如缺乏微量元素锌、铁、叶酸、维生素B12、营养不良等,可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可能性。病毒可能是口腔溃疡的始动因子,但目前尚未在患者血清中查出相关抗体,亦未见从口腔溃疡病损组织中分离出病毒的报道。细菌对口腔溃疡的作用已提出了多年,与口腔溃疡关系密切的细菌有血链球菌及幽门螺杆菌[14]。体内超氧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率不平衡、血栓素B2 和6酮前列腺素比例失调及总体水平下降可引发口腔溃疡。微循环障碍致血流速度慢,血液流量低,毛细血管静脉端管径扩张,造成局部缺血、缺氧从而引起黏膜膜损伤,溃疡形成。血清中缺锌、缺铁、高铜等与RAU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有报道称戒烟亦可诱发口腔溃疡。牙膏中的成分12-烷硫酸钠(SLS)可能刺激黏膜,诱发口腔溃疡 。
  6、中医病因机制:祖国医学界早已对口腔溃疡有记载。按照中医的理论体系,口腔溃疡有以下几种病因:一是外感六淫,主要是燥、火两邪,燥邪干涩,易伤津液,火为阳邪,其性炎上,津伤火灼,口疮乃发。故口疮多在秋季及气候突变时容易复发。二是饮食不节,由于过食辛辣肥厚之品或偏食,致火热内生,循经上攻,熏蒸口舌,并常耗伤心肺肾之阴津,致口疮发生。三是情志过极,患者素日思虑过度,心烦不寐,五志郁而化火,心火亢盛,上炎熏灼口舌,或心火下移于小肠,循经上攻于口,均可致口舌生疮;或平素多有郁怒,肝郁气滞,肝气不疏,郁而化火,暗耗阴血,致冲任经脉不调,经行之时,经气郁遏更甚,肝火旺盛,上灼口舌而致口疮。四是素体阴亏,患者素体阴液不足,或久病阴损,虚火内生,灼伤口舌,乃至口舌生疮。五是劳倦内伤,或久病伤脾,脾气虚损,水湿不运,上渍口舌,而致口疮;或郁久化热,湿热上蒸,亦可致口疮。更有甚者,脾气虚极,伤及脾阳,脾阳不足,寒湿生热,上渍于口,可发口疮。六是先天察赋不足,或久用寒凉,伤及脾肾,脾肾阳虚,阴寒内盛,寒湿上渍口舌,寒凝血淤,久致口舌生疮。总之外感六淫燥火,内伤脏腑热盛是致病主因,主病之脏在于心和脾(胃)。
症状
  口腔粘膜溃疡和糜烂虽然都是口腔粘膜疾病中常见的症状。
检查
  1.轻型口疮 好发于口腔粘膜角化差的部位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数目不等散在分布,边缘整齐,周围有红晕感疼痛。有自限性及复发史。愈后不留瘢痕

  2.疱疹样口疮 溃疡小且数目可多达20个以上分布较广泛,无成簇及融合现象。患者有疼痛及伴有头痛低热等全身症状。愈后不留瘢痕。

  3.腺周口疮 好发于唇内侧及口角区粘膜溃疡多单个发生,且大而深,呈“弹坑”状边缘隆起,底不平微硬。病程长愈后可留下瘢痕。

  4. 白塞综合征 若已出现口眼及生殖器、皮肤损害时,则应结合其他系统损害分折进行诊断

  为非特异性炎症初期出现严重的血管及炎性反应,形成溃疡后,其表面有纤维素性假膜覆盖下方有少量坏死组织。固有层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可水肿玻璃样变或断裂消失。腺周口疮的病变与以上基本变化相同,但范围大而深且唾液腺腺泡破坏,腺管扩张,上皮增生

  该病好发于20~45岁间的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3。据有关资料统计,发病率不底于10%多发生于口腔粘膜无角化或角化较差的区域,如唇内侧、舌尖舌缘、舌腹、颊软腭、前庭沟等处粘膜。

  1.轻型口疮 初起病变处敏感或出现针尖样大小或稍大的充血区短期内即形成直径在2~4mm左右,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的浅小溃疡中心微凹陷,表面覆有一层淡黄色假膜,溃疡周围粘膜充血呈红晕状其底扪之不硬。溃疡数目一般为2~3个左右。溃疡形成后有较剧烈的烧灼痛尤以舌尖处明显。在接触有刺激性的食物时更甚。一般无全身症状

  经7~10天左右溃疡可逐渐自愈不留瘢痕。但经长短不一的间歇期后又可复发。间歇期长者可达10~20年或更长;短者可为此起彼伏终年不断,病人甚为痛苦
并发症
可并发口臭、慢性咽炎、便秘、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烦躁、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鉴别
  口腔粘膜溃疡和糜烂虽然都是口腔粘膜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但是全不同的两回事,首先在临床表现上糜烂与浅表溃疡是有区别的。口腔溃疡可由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各种溃疡虽有上皮内或上皮下,浅层或深层,急性或慢性,良性与恶性之分,但都有凹陷性;外形规则,呈圆或椭圆形;边界分明,与周围正常粘膜“经纬分明”。而口腔糜烂,临床表现为与正常粘膜表面齐平的充血和糜烂,并无凹陷,上覆渗出性假膜,形状多样,并不规则,与周围正常粘膜间界限不清。其次,两者的病程和预后不一样。溃疡一般病程较短,一旦愈合,就“干脆利落”,浅在的和良性的溃疡愈合后都无瘢痕,但深及肌层的溃疡和恶性口腔溃疡例外。糜烂一般病程较长,反复迁延,而且愈合过程“拖泥带水”,但糜烂一般不留瘢痕。最后两者在显微镜下的表现不一样。溃疡表现为上皮连续性有中断,糜烂比较浅表而无上皮连续性的中断。当溃疡和糜烂不太典型时,鉴别就会有难度,但只要细心观察,一般来说还是可以区别的。值得提出的是,这两种病损是可以相互转化或两者同时存在。



  1.轻型口疮 好发于口腔粘膜角化差的部位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数目不等散在分布,边缘整齐,周围有红晕感疼痛。有自限性及复发史。愈后不留瘢痕

  2.疱疹样口疮 溃疡小且数目可多达20个以上分布较广泛,无成簇及融合现象。患者有疼痛及伴有头痛低热等全身症状。愈后不留瘢痕。

  3.腺周口疮 好发于唇内侧及口角区粘膜溃疡多单个发生,且大而深,呈“弹坑”状边缘隆起,底不平微硬。病程长愈后可留下瘢痕。

  4. 白塞综合征 若已出现口眼及生殖器、皮肤损害时,则应结合其他系统损害分折进行诊断

  为非特异性炎症初期出现严重的血管及炎性反应,形成溃疡后,其表面有纤维素性假膜覆盖下方有少量坏死组织。固有层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可水肿玻璃样变或断裂消失。腺周口疮的病变与以上基本变化相同,但范围大而深且唾液腺腺泡破坏,腺管扩张,上皮增生

  该病好发于20~45岁间的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3。据有关资料统计,发病率不底于10%多发生于口腔粘膜无角化或角化较差的区域,如唇内侧、舌尖舌缘、舌腹、颊软腭、前庭沟等处粘膜。

  1.轻型口疮 初起病变处敏感或出现针尖样大小或稍大的充血区短期内即形成直径在2~4mm左右,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的浅小溃疡中心微凹陷,表面覆有一层淡黄色假膜,溃疡周围粘膜充血呈红晕状其底扪之不硬。溃疡数目一般为2~3个左右。溃疡形成后有较剧烈的烧灼痛尤以舌尖处明显。在接触有刺激性的食物时更甚。一般无全身症状

  经7~10天左右溃疡可逐渐自愈不留瘢痕。但经长短不一的间歇期后又可复发。间歇期长者可达10~20年或更长;短者可为此起彼伏终年不断,病人甚为痛苦
预防方法
  口腔溃疡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人身体素质有关,因此要想完全避免其发生可能性不大,但如果尽量避免诱发因素,仍可降低发生率。

  具体措施是:

  1、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损伤口腔黏膜,避免辛辣性食物和局部刺激。

  2、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避免事情和着急。

  3、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4、注意生活规律性和营养均衡性,养成一定排便习惯,防止便秘。
治疗方法
  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糜”范畴。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表明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口疮之火,不独责之于心。平时忧思恼怒,嗜好烟酒咖啡,过食肥甘厚腻,均可致心脾积热、肺胃郁热、肝胆蕴热,发为口疮多为实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发为口疮多为虚证;年老体弱,劳倦内伤,损伤脾胃,可致中焦枢纽失司,上下气机不通,上焦之阳不能下降,下焦之阴不能上行,心火独盛,循经上炎,也可发为口疮,此多为虚证。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所说:“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胃火上行独燎其面”。
  因此,欲除口腔之痛,必先消脏腑脾胃之火,清热祛火素来为中医所擅长,然关键还在于对各药之合理配伍运用,中药青梅口疮散由精业本草中医师以硼砂、川连、黄柏、冰片、青黛等五位祛火名药秘研而成,以其合理的用药、绝妙的搭配、显着之疗效而成为治疗口腔溃疡领域当之无愧的“灵丹妙药”,对复发性口疮可疑达到彻底根治的效果。
  复发性口疮又称阿弗它口腔炎,系口腔黏膜发生小而疼痛的溃疡,具有复发性。本病多与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感染、遗传、免疫功能异常、消化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外因以热毒为主;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劳倦所致。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溃疡多数是散在性分布在容易活动的黏膜区域,常常疼痛难忍令患者寝食难安。我们在临证中常辨证分为六型治疗。
  一 外感时毒型口疮: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栗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治宜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方药:银花18克,连翘15克,藿香12克,木香10克,佩兰10克,茯苓12克,神曲12克,枳壳10克,葛根15克,白术10克,代赭石20克,旋覆花(包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 脾胃积热型:症见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伴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泻火,荡涤胃热。方药:山栀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大黄10克,芒硝3克,薄荷8克,黄连10克,竹叶10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三 脾肾阳虚型:症见口舌生疮,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腰背酸痛,尿频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治宜温补脾肾,引火归源。方药:制附片15克(先煎30分钟),肉桂3克,熟地20克,山茱萸12克,山药30克,丹皮1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四 脾胃虚弱型:症见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中益气,健脾化湿。方药:黄芪15~3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藿香15克,茯苓10克,白术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五 心肾阴虚型:症见溃疡颜色鲜红,数量多,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昼轻夜重,伴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咽干口燥,小便短黄,舌红苔薄,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药:生地30克,地骨皮15克,山药5克,泽泻10克,山茱萸10克,野菊花15克,连翘12克,升麻6克,砂仁3克,桑寄生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六 血虚阴亏型:症见口舌溃烂多发生于月经前后,伴月经先期量多,五心烦热,口干喜饮,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治宜养血益阴,潜降虚火。方药:当归20克,白芍20克,生地15克,淡竹叶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山栀10克,柴胡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玄参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七组成: 胆矾若干克?
  用法: 将胆矾涂于溃疡面,不要研成粉,以防过量。?
  主治: 口腔溃疡。症见口唇、舌、颊部内粘膜有溃疡面,红肿疼痛难进食,说话困难,舌质红,脉弦滑数。
  口腔溃疡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口腔黏膜溃疡性损害,病因尚不太清楚,可能与内分泌障碍、胃肠功能紊乱、肠道寄生虫、病毒感染、变态反应、局部刺激等因素有关。患者自觉灼痛,可影响进食、说话、睡眠,且不易愈合,常伴口臭、便秘等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目前,对该症尚无特效疗法,但在临床中,下面的验方较有效,供读者选用:
  一、浓茶漱口我国明代药典《本草纲目》称:“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降则上清矣”,据研究,茶含单宁,具有收敛作用,可促使口腔溃疡面愈合,茶还能消炎杀菌,因单宁能使单细胞菌类的蛋白质凝固,故民间常用茶汤冲洗伤口,以消毒杀菌,促使伤口愈合。茶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有抗坏血病作用)、维生素B12(能防治各类炎症)。其他如维生素P、维生素K等,对口腔溃疡面的康复均有一定作用。
  二、庆大霉素疗法用消毒棉签蘸取庆大霉素4万国际单位2m1注射液轻涂口腔内溃疡面,数分钟后再涂一次,每日4次,最好在三餐后和睡前漱口后涂上药液,一般2~3日即愈合。如果是多发性口腔溃疡或口腔糜烂,可用4万国际单位2m1庆大霉素一支,加注射用水稀释成10ml,含口内3分钟后吐出。每6小时一次,有较好的效果。
  三、维生素E疗法取维生素E糖衣片数片研成细末,涂敷溃疡面上,每日四次,3~4天即可痊愈。此后可每晚睡前含服l~2片,持续含服1个月以防止复发。
  四、维生素B12、维生素C疗法取维生素B12、维生素C各一片研成粉末拌匀,用无菌棉球蘸少许,涂于溃疡面上,咬合5~10分钟,使药物被直接吸收(口服显效极慢),一般3~4次可痊愈。其机理是:维生素B12能促进人体物质代谢。但人体内维生素B12浓度很低,很少储存。维生素C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溃疡面水肿。两药合用,可起到局部消炎,抑菌止痛,促进溃疡面加速愈合,并使溃疡不易复发等功用。
  五、蒲公英煎液口服并漱口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可清热解毒。取新鲜蒲公英100g(干品50g),洗净水煎,饮药液并含漱。一日数次至愈止。
  六、云南白药疗法用消毒棉签蘸云南白药粉末涂敷溃疡面,绝大多数人用药3天后即可痊愈。
  七、中成药外敷用锡类散、冰硼散或喉风散喷洒于溃疡面。
  八、丹参据报道,用丹参15g煎服(或丹参片也可)治疗口腔溃疡,溃疡能很快愈合,且很少复发,其机理为丹参具有活血祛瘀,改善微循环和抑菌之功效。
知名医院推荐
  • 北京协和医院
  • 北京协和医院
  • 北京协和医院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临床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临床医学研究所.......[详细]
  •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 ·深圳市人民医院
  • ·北京肿瘤医院
  • ·广州市胸科医院
  • ·广西区妇幼保健院
知名医生推荐
  • ·项坤三 [糖尿病]
  • ·陈灏珠 [高血压]
  • ·胡盛寿 [先天性心脏病]
  • ·邱贵兴 [颈椎病]
  • ·张为远 [宫外孕]
  • ·彭芝兰 [宫颈癌]
  • ·郭应禄 [膀胱炎]
  • ·孙颖浩 [前列腺癌]
  • ·张金哲 [小儿急性阑尾炎]
  • ·毛   萌 [婴幼儿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