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种药最高零售价平均降 21%
部分长沙市民担心:每次降价后,哪些廉价实用的药就找不到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日宣布,从3月28日起各地部分主要用于治疗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抗生素和寻循环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降价药品包括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调整后的价格比现行规定价格平均降低21%,预计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100亿元。不过面对发改委的减负之举,部分长沙市民有另一个担心:每次降价后,那些廉价实用的药就找不到了。
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抗生素和循环系统类药品适用范围广泛,降低其产品价格,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具有重要作用。发展改革委在成本和价格调查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评审、听取有关方面一件等定价程序,最终确定了价格调整方案。此次降价方案公布后,发展改革委还将按照既定工作计划分期分批降低其他政府定价范围内的药品价格。
资料显示,从1998年发改委第一次整顿药品价格以来,至今10余年来,药品价格已经大大小小降了27次。不过,部分降价后价格相对低廉的药品会“悄然消失”。去年12月12日,发改委发布《关于降低头孢曲松等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一些单独定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大幅降低。时隔3个月后,记者昨日在药房发现,辉瑞公司生产的阿奇霉素、昆明某药厂生产的阿莫西林胶囊等多种限价药品已难找到。
“这种现象很普遍,也很正常。”对于上述现象,已在湖南经营药房生意近六年的方老板告诉记者,“药品限价后,一部分药品的进价高于新公布的最高零售限价,为避免亏损,药店大都会选择将这部分药品进行下架处理,退给厂家,减少或者不受损失。”方老板还曾经在药店设立了廉价经典药品专柜,但是没多久就做不下去了,“因为厂家没货,很多药都停产了。”
不过,此次发改委的调价应该已经考虑到了降价了、药没了的现状。据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价格调整综合考虑了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实际交易价格等因素,并区分不同情况,突出了重点。对日费用高的药品加大了降价力度、对日费用低的药品少降价或不降价,目的是在减轻患者负担的同时,保证价格相对低廉药品的生产供应;对专利等创新型药品适当控制降价幅度,以鼓励药品的研发创新;对已单独定价药品,进一步缩小与统一定价药品之间价差,以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出台
明确五项改革重点任务
中国政府网7日发布了《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其中明确了开展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在全国推进惠民便民措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推进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等五项改革重点任务。
工作安排要求,开展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要推进管办分开,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推进政事分开,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推进医药分开,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推进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
工作安排明确,要推进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人口数超过30万的县(市)2011年底前基本建成1所二级甲等以上的公立医院;在全国20%的县(市)探索推进县乡纵向技术合作,提高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
工作安排要求,在全国推进惠民便民措施。要通过普遍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等改进群众就医服务;要通过探索多种基本医疗保障付费方式改革、实现基本医疗保障费用直接结算、促进公立医院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法等实施控制医疗费用的惠民措施。
工作安排提出,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要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促进医务人员合理流动等。
工作安排还明确,要推进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细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措施,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合理发展空间,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
注:摘自2011.03.08-《潇湘晨报》A11版“中国•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