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台"问鼎"万博会"
94年11月8日,第二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美国华盛顿隆重举行,凉州皇台酒与芭台、五粮液等国酒齐名荣膺"特别金奖"。甘肃凉州皇台酒厂--一个只有短短9年厂史的后起之秀,何以能在几年间力挫群雄,创造如此的辉煌与显赫呢?翻开这个厂的创业史,我们不能不惊叹、赞佩皇台人的气魄与胆识……
创业凉州掬佳酿
甘肃武威,史称凉州,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名扬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国家旅游标志--铜奔马就出自这里。武威的酿酒史远可上溯至4000年以前。汉代时,凉州美酒便已被视作宫中珍品。然至解放前夕,凉州酒乡却发出"凉州美酒今安在"的嗟叹。
1985年,正值国家紧缩银根,基本建设实行"拨改贷"的转折时期,以张景发为首的皇台酒厂的创业者,在凉州这块热土上,靠着一腔创业热情,在政府没投一分钱的情况下,多渠道引资贷款2800万元,在一片满目苍凉的乱石荒滩上,边建设边试车投产创效益;3年工期2年告竣,到1988年5月全部竣工,一次通过验收……
扑向市场创优争雄
凉州皇台酒虽落成问世,却身背巨债,又面临市场疲软、资金短缺、原辅材料涨价、竞争无序等一系列考验。
面对困窘,有着10余年管理经验的厂长张景发处变不惊,主动转变经营战略,把开拓市场放在生产经营的首位,即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四个转变"。
第一;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厂内设立供销公司和信息中心。60%以上的技术和管理干部直接或间接参与供销。信息中心则广泛与外界建立经常稳定的信息联系,形成网络,及时反馈和掌握市场动态,据此制定每一时期相应有效的经营方略、目标和实施措施,组织生产、经营。
第二、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开阔视野,增强与外界的联系,使企业到区外、省外、国外的大市场经风沐雨。
第三,从单一产品向多元产品转变。张景发认为:世界是广阔的、多元的,市场需求同样无二,也是广阔的、多元的。因此,要走出困境,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包装,增加品种和花色规格,才能不断适应竞争的需要,张才发和他的皇台人,在不断追踪市场信息的同时,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设备的优势,大力开发档次高、效益高、销路广的高、精、新产品,先后开发出"酱香"、"浓香"、"清香"三个香型的多种产品,形成高、中、低档次相配,高度酒、低度酒并举的产品格局,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增强了应变能力,扩大了市场。
第四,从粗放经营向科学经营转变。张景发厂长在多年实践中深谙人才、技术开发的重要。他把人才、技术开发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建立了人才、技术开发体系。一面广揽人才充实企业技术队伍,一面狠抓职工培训,不断育人,提高整体素质,逐步实现了企业由粗放经营向科学经营的转变。
"四个转变"使企业受前边无穷。皇台酒厂在励精图治创名牌,千辛万苦炼美名的拼搏中,在继承和发扬凉州美酒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工艺和科学技术之精华,挖掘研制出了以凉州皇台酒、凉州古酒为代表的11个品种、23种花色包装的凉州牌系列白酒产品,并全部达到了国家优级品标准,皇台酒成为中国名酒、国际名酒。建厂以来,企业先后荣获国内外多种殊荣100多项;其中国际奖13项,国家级奖19项,省部级奖68项……企业由此于93年成为"中国企业最大市场占有份额,最佳经济效益500强之一","全国一百个优胜企业之一"。
发展自我再创业
凉州皇台美酒享誉神州内外,使此酒呈现市场供不应求的好势头。该厂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于1992年5月又投资1.2亿元,实施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技改完成后,皇台酒厂年产量将达10000吨,年实现利税200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将达到2亿元。
目前,皇台人踏上了新的征程: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组建了甘肃凉州皇台集团公司。皇台人在兼并了武威市饮料厂、纸箱厂、颗粒饲料厂之后,又加快了股份制改造步伐;还建起了占地600多亩的葡萄园和1370多亩的经济开发区,借以在区内建设万头养牛场和万头养猪场;一座21层的皇台大厦也已在武威市拔地而起。皇台人在实施一业为主,多业并举,集农、工、商贸同步发展的宏伟构想……
张景发,这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甘肃省劳模、兰州大学经济系客座教授,万博会载誉归来后告诉记者,下一步要借获奖东风继续把产品质量视为生命,始终虚心向茅台等酒厂学习,并在产品包装形象上加大创新力度,提高档次。他告诉记者一个公式:
质量+广告+价格=天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