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凉州皇台酒真可谓我国白酒业的后起之秀,它诞生才仅仅八、九年的光景,就已经声名鹊起,香飘海外,在我国酿酒行业刮起了一股强劲的"西北风"。问起皇台酒何以在群雄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厂长张景发毫不隐瞒其秘诀:"好酒还得勤吆喝"。
说到"吆喝",熟悉张景发的人都知他有"三迷"。
一是"广告迷",宁愿出差住简陋招待所,也要挤出钱来做应该做的广告。张厂长认为,现代人的消费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广告,倘若一种产品经常不断地出现在各种大众媒体,在消费者脑海里打上深刻印象,这肯定会在消费者选商品时起重要的"向导"作用。对此,他顶住家乡一些父老乡亲"拿钱打水漂"、"为个人脸上贴金"等不理解之辞的干扰,频频在地方及中央的一些报刊上"亮相",并把广告打到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栏目"东方时空","短平快"地提高了皇台酒的知名度。二是"展览迷",对于那些具有权威性的展览,他是闻风而动,有展必览。张厂长在考察了国外酿酒业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后说,发达国家是非常重视展销活动的,展览业早已成为企业家推崇的重要经销手段。但真正的展销既不能滥,更不能"谁出的钱多,谁拿的奖高",展销一定要具备科学性和客观公正性。同时,企业参展也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做好展前样品的选送评价工作,研究组织者的信誉度和展览会的覆盖面,注意收集、统计、整理相关资料。展览后要善于总结经验,获取信息,掌握态势,争取主动。
从1992年起,皇台酒连年在一系列国际公认的酒类博览会、展评会上"夺金捧银",获得国外酒客的青睐,逐步取得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三是"包装迷"。自打1992年2月在美国世界名酒博览会上,皇台酒仅因包装问题扣分屈获银奖后,张厂长就添了个喜欢逛商场,观赏商品包装特别是酒类包装的嗜好。他认为,国人应该摒弃"包子有肉不在褶"的传统观念,承认"人靠衣服马靠鞍"的客观事实,注意与国际市场接轨,重视与产品本身相匹配的装璜包装。皇台酒厂位于丝绸之路上的古凉州所在地武威,张厂长和装璜专家们潜心琢磨,设计出独具匠心、颇有"丝路"古风的内外包装。1992年6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酒类博览会上,皇台酒以其清亮透明、绵甜爽净、窖香浓郁、回味悠长以及包装华贵典雅、古色古香而与贵州茅台酒一并夺取金牌。豪华型、超豪华型皇台酒在博览会上分别以64美分、90美分的价格展销,一上柜台就被抢购一空,日本酒客为能获得包括铜奔马、夜光杯的内在皇台酒而兴奋不已。
实际上,张景发强调"好酒还得勤吆喝"并没有完全否定"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说法。他深知,只有货真价实的美酒才能冲破时空的限制,真正永久性地征服酒客之心。为此,他和伙伴们曾在海拔3000多米的祁连山深处艰难跋涉,找寻到那传说中的酿酒"神水";在工厂刚起步时就采用全套先进设备,用微机控制气相色谱仪分析调整理化指标,以确保酒的纯度和精度;坚决推行"质量一票否决制",严把原辅料入厂关、生产工艺关、原酒入库关、色谱分析化验关、感官品评关、分级储存陈酿关……他所强调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敢于放下架子,舍得花大力气,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宣传自己、推销自己。当然,"勤吆喝"的前提必须一定是"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