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有冰箱厂6家,5家亏损,只有吉林的"吉诺尔"红红火火,年利3000万元。
不合格,砸了也生财
1991年3月,吉诺尔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当场砸毁10台不合格的电冰箱。
不少人对这一举动颇有微词:冰箱只要制冷就可以用,不合格的产品也不全是制冷出了问题,减价处理就是了,何必砸毁呢?砸毁了,一分钱挣不上,还搭上了本钱,这不是浪费吗?
主张砸冰箱的却算另一笔帐:买处理冰箱的人,买时看中的是价廉,而不是"次品";但用起来发生问题时,他埋怨的是"次品",而忘了"价廉"。10台不合格的吉诺尔坏了千台万台A级吉诺尔的名声,可就不是10台次品的处理价格所能买回的。
这是从销售上讲。从生产上讲:一旦开了不合格品可以出厂的口子,职工的质量意识就提不到临界点。堵死次品的出路,实行严格的质量否决权,质量和个人利益挂上了钩,他们对"消费者的利益就是我的利益"这句话理解得多能深,才能透。
1991年,吉诺尔每月次品40-50台;1992年以来,每月次品都在10台以下。
抓生产的副厂长老李是吉林市劳模,是冰箱厂的功臣。他这个人本来就是魄力有余而细致不够,这几年吉诺尔走俏,生产任务重,压力大,质量意识总是不强。厂长办公会再三提醒他,仍不见效,最后决定:换人。由抓质量的厂长抓生产;李副厂长去抓销售。他走了几个销售点,口气就变了:宁可少生产保住信誉,不能多生产砸了牌子。吉诺尔在哈尔滨最走俏,占领了全市冰箱市场的70%,各大商场竞相订货。一次,客户把冰箱装上了汽车,发现这批货库存因故超过规定天数。老李说:必须开箱返检!客户说:已经装上车了,我们拉回后自己检查吧!他说:不行,哈尔滨市场正红,不能有一丝差错!
消费者的利益就是企业的利润。
企业为消费者着想抓产品质量,那是生产人一条基本的生财之道。
吉诺尔,不是"三点式"。
中国有句古语: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在自然经济状态下,有道理,拿到市场经济上一看,就不好说了。
有一年,全国第一届健美操比赛在深圳举办,吉诺尔是赞助企业之一,舞台前最显眼的一块广告牌上三个字赫然入目:吉诺尔。观念迷惑了:吉诺尔?什么意思?是不是"三点式"的新的叫法?
而那时,吉诺尔已经获得国家A级产品,其质量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与之相反,盐城燕舞电器厂厂长只说了一句广告词,下面的观众就跟着喊出:燕舞!燕舞!吉诺尔厂长韩志魁因此满脸尴尬,他由此
想到的是:如果这种尴尬在吉诺尔全体职工面前发生,他们会有怎样的心理?反正不是一种鼓舞。 从此,韩志魁动了提高吉诺尔声誉的脑筋。
1990年,亚运会在北京举办,吉诺尔瞅准这是一次机会,自荐吉诺尔为亚运会医务专用冰箱。经测试,完全合格,他们便在吉林市敲锣打鼓,5辆大卡车披红戴花,载着吉诺尔纵穿吉林、辽宁、河北、天津,直达北京,沿途各地政府、群众,欢迎协助,所经市区的交通警也特为车队敞开绿灯。5名司机感慨道:开了一辈子车,没有享受过这种礼遇。进入亚运村,在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实实在在说了吉诺尔一番好话。第二天,北京各新闻单位纷纷报道:吉诺尔进京了。全国不再对吉诺尔陌生。
这几年,吉诺尔每年的广告宣传费不下400万元。
1992年元月,吉林市雾淞冰雪节,一架轻型飞机在游人如潮的松花江上空盘旋,刹那间,五彩缤纷的吉诺尔宣传画遮天蔽日,雪片般撒向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游人。
买一台,一辈子当上帝
在中国电器产品中,吉诺尔第一个宣布:本产品终生保修。全国20多个省市的100多个城市中,吉诺尔设有维修部130多个,虽然它已连续4次获得国家A级产品检测认定,却没有它的售后服务出名。
吉诺尔冰箱出厂时,除了和一般产品一样有使用说明书,还有一样东西是《信后服务手册》,手册第一页印刷的是对产品质量的厂部检举电话。它还详细地告诉你,吉诺尔在全国有哪些维修网点,它们的地址、电话、负责人,且规定:各维修网点对用户提出的小毛病必须在3天内修毕,大毛病不得超过8天,千里万里,登门服务;较大故障重复出现两次,可以退换。
大兴安岭一位老工人买了一台吉诺尔,回家一用,压缩机不启动,老人急了,拿起《售后服务手册》给哈尔滨维修部打电话,第三天,维修部来人了,一查,不是冰箱的毛病,是电源插头没插好。老人十分抱歉,维修的人说:"这没关系。你购买了吉诺尔,我们就向你致谢。这次咱们算认识了,吉诺尔是终身保修的,在它的寿命年限内,大小毛病,你打个电话我们就上门,再来咱就是老朋友了!"
老工人一高兴:七个儿女每人一台吉诺尔,创下了一家拥有同牌冰箱数量之最。当地报纸把它当作社会新闻报道了。吉诺尔宣传自己的售后服务也有了典型素材。
新疆一用户家中失火,烧毁了冰箱外壳,他担心厂家对此不会负责任,便谎称冰箱电源起火,烧坏了冰箱。等维修人员登门时,他又直言相告。维修人员被他逗笑了,拍拍他肩膀说:"大可不必谎报军情,只要是吉诺尔的故障,那怕是天上的殒石砸坏的我们也修。"新外壳换好了,面貌一新。没几天,他请来当地新闻单位的记者开了个"家庭新闻发布会"盛赞吉诺尔的服务,一时传为美谈。
韩志魁说了实话:"售后服务,是花钱最少、效果最好的广告宣传。"
留给您,吉诺尔形象
1990年10月17日,《黑龙江日报》登了这么一篇报道:
一份特殊的"贺礼"
10月12日这一天,对哈尔滨图钉厂的越国芝来说,既有沮丧,又有惊喜。
这天,她帮助将在10月17日结婚的弟弟买了一台"吉诺尔"电冰箱,哪知在往回运的路上,一个烟头点燃了冰箱的包装纸箱,冰箱冷藏室的门被烧黑、变形。
赵国芝回到第一百货商店,几乎是在哭求吉诺尔的驻店售货员王丽帮助换一个门。王丽操起电话给维修部门一请示,同意。不仅换了新门,而且拒收赵国芝递来的200元费用。赵国芝不解其意,王丽则爽快地说:就算吉诺尔对新婚夫妇的一份贺礼吧!
山东琴岛利勃涨尔冰箱素有盛誉,烟台第一百货商场专营这种牌号。为了打开烟台市场,吉诺尔派女工姜桂荣到烟台"一百"去站柜台。姜桂荣把孩子往娘家一放,只身闯烟台。在烟台"一百",她总是第一个上柜台,最后一个下柜台。她不仅百挑不厌,详细解答顾客的各种问题,而且她向所有的顾客,哪怕只到柜台站一站,问一问,她都向你讲解吉诺尔的质量、售后服务、市场走俏情况等,全然一个宣传员。她心想:不管你买不买,到这里过一过也得让你感受一下吉诺尔人的魅力,给你留下吉诺尔人的印象。
一个女工,用她的热诚、真情为本企业打开了烟台市场。
在烟台"一百"职工大会上,商场经理号召全体职工学习姜桂荣。1000多名职工为一个外地售货员报以掌声,姜桂荣流泪了。她激动地说:我们吉诺尔人不容易,从山沟里的军工企业能走到今天,不容易,靠的是那么多人的努力。我一个人在烟台,可代表的是几千人,我一个人的形象,就是吉诺尔的形象,是企业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