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简介 | ||
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太和县医药公司,成立于1953年,90年代初期,由于受全县众多个体医药经营户的冲击,加之管理不善等原因,企业累计亏损980多万元,银行贷款和外欠货款2000多万元,濒临破产倒闭。1991年,以王军为首的新领导班子上任后,开始走上了一条以整顿求生存、以规范促发展的前进之路。2003年,与中国华源集团强强联合成立了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划归华源集团下属的北京医药集团管理,华润集团收购华源集团后,隶属华润集团。
安徽华源医药下属有19个子公司、现有职工总数近万名、固定资产5亿多元。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14多万平方米的标准仓库,4000多平方米的营业大厅,全国4000多医药厂家的25000个品种在此大进大出,形成了“买全国药品,卖向全国”的大集散格局, 2007年销售额达到101.3亿元,实现利税 5512万元,上缴税金3742万元,销售业绩连续10多年在全国医药商业企业中单体排名第一,上缴税金连续10多年在安徽省医药行业排名第一。2008年1至9月完成销售额88亿元,正在向全年实现120亿元的销售目标迈进。
在巩固医药商业销售地位的同时,安徽华源医药适时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思路,既利用太和药品大流通的优势,以商哺工,大力发展医药工业,形成“前店后厂”、 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医药产业格局。近年来,以上海华源安徽仁济药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医药工业企业得到迅速发展,企业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开发新型品种,改革营销模式,引进高级人才,2007年实现产值4116万元,销售收入4037万元,实现利税74万元,2008年1至9月份,华源仁济产销两旺,完成产值1.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其它下属工业企业如安徽贝克药业有限公司、仁济彩印集团等势头良好。如今,这些工业企业在医药商业的拉动下,生产销售形势喜人,已经成为商业的有力支撑。
太和医药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本地金融、通讯、运输、宾馆、餐饮、房产等产业的繁荣,直接和间接解决了数万人员的就业,太和的电信、物流业务量、小汽车拥有量、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均居全省县级城市前列,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公司在壮大的同时积极回报和奉献社会,近年来,公司先后向社会、灾区捐款捐物价值2000多万元,履行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
2008年5月30日至6月1日,安徽华源医药在太和成功举办了首届安徽华源医药药品流通峰会暨第四届中国健康产业商机交易大会。本次大会共有1100多家企业布展,100多位国家有关部委领导、权威专家学者,4000多家医药企业老总、上万名经销商、采购商莅临太和,切磋交流,展区人流量超过6万人。大会树立了企业的崭新形象,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旺盛的人气,极大地拉动了地方消费。安徽华源医药药品流通峰会暨中国健康产业商机交易大会以后每年将举行一次。第二届安徽华源医药药品流通峰会暨第五届中国健康产业商机交易大会将在2009年5月6日至5月8日召开。
医药经济的繁荣,带动了物流市场的发展,安徽华源医药已经启动太和医药健康园区建设,打造一个医药、物流、保健品综合经营平台。旨在打造一个全国知名大物流品牌,把太和建设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为医药物流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总之,安徽华源医药今后一段时期的总体战略思路是,主抓商业,以太和为大本营,以发展电子商务、远程开票营销方式为载体,以国家新农合制度为契机,以打造国内一流的大众化、平民化平台为目标,稳步拓展全国市场,同时发挥大商贸的人气、物流优势,带动医药工业和其它相关产业,使各项产业互补、互促,最终形成以医药商业为核心的医药产业链。2008年实现120亿元的销售目标,三年内力争突破200亿元。公司上下正为把安徽华源医药打造成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的着名品牌和强势企业,把太和县建设成为中国着名的“医药之乡”而努力奋斗。
|